文化振兴,文化是软性的,精神层面的东东
2022年4月上旬,文化和旅游部、教育部、自然资源部、农业农村部、国家乡村振兴局、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《关于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意见》 《产业赋能乡村振兴》,明确了创意设计、演艺产业、音乐产业、艺术产业、手工艺、数字文化、其他文化产业、文化旅游融合等八个文化产业,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。 还提出,到2025年,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,优秀地方传统文化有效激活,乡村文化业态丰富发展,乡村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。文化产业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更加显着,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文化也非常重要。 我们更多地谈论的是狭义上的外来文化。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农村有什么样的文化?
物质文化景观
1、传统聚落景观:古建筑、传统民宿、乡村街道、特色村巷、牌坊、石窟、遗址、宗教场所;
2、农业生产景观:梯田、田园景观、特色农业景观、鱼塘、运河、渡槽;
3、土地利用景观:山体、森林、水系、土地利用格局;
非物质文化景观
1、生产生活方式:饮食、服饰、耕作方式、传统手工艺、生活习惯;
2、风俗习惯:宗教、祭祀活动、语言、节日、庙会、礼仪、丧葬、婚礼等;
3、精神信仰:宗教信仰、价值观、世界观、图腾、村规民约、道德观念;
4、文化娱乐:文史、音乐、戏剧、民间美术、民间舞蹈、民间杂技、美术作品;
5、历史记载:神话传说、人物、事件、家谱、地方志;
其实这样看的话,就可以看出农村的文化还蛮多的。 我对比了一下我住的新瓯村,看看我们有什么样的文化:宗教场所(特色寺庙建筑)、喀斯特地貌下的田园风光、美丽的水库、水利桥梁、宗教祭祀活动、壮语、春节庙会、民歌二重唱和家谱。 它们的数量相当多,但它们的价值尚未被发现。 他们静静地在那里,村民们却视而不见。 外人来了,拍几张照片就匆匆离开。
那么问题来了,如何做好文化振兴,让文化发挥价值,助力乡村振兴?
1、需要人才
农村要拥有一支稳定、有思想的文化队伍,挖掘和研究当地各种文化资源,树立乡村文化品牌,建立各种交流展示渠道和平台,因地制宜做好乡村文化设施建设,能够谋划好文化振兴规划,通过文化赋能,激活当地旅游和商业市场,真正促进农民增收。
2. 需要政策
建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主体培育机制,通过内部孵化和外部引进培育多元文化产业发展主体,创新农村文化产业政府引导机制,构建合理回报和风险规避的回报机制机制; 创新宣传引导和示范引导机制,引导多元资金和人才进入农村文化产业。 政策也需要因地制宜,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策略。
3. 创新的需要
以创意提升乡村传统文化,激发乡村振兴经济动力。 乡村振兴意味着产业繁荣,意味着乡村传统工业文化的创意升级。 乡村振兴依托乡村特有的地道文化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创造力,也离不开乡村文化产业的活力和本土品牌形象的打造。 要充分运用创新思维,探索乡村文化产业运营新思路和乡村发展振兴新路径,实现乡土文化可持续经营; 把文化创意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动力,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 、提升乡村产业文化附加值。
4、需要操作
文化需要持续运行,才能不断探索、发挥价值,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。 在运营过程中,我们将根据需求变化不断创新,在运营过程中,不断创新乡村文化资源整合机制,通过创意整合、技术融合,形成本土文化产业品牌。 持续盘活当地文化、旅游、物产等资源。 形成生产、生活、生态、文化良性互动,实现农业、农村、农民一体化协调发展,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内生动力。
乡村振兴既需要塑造,也需要灵魂打造。 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且对人才振兴、生态振兴、组织振兴发挥着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。 综上所述,要实现文化振兴,必须不断挖掘和经营乡村传统文化。 另一方面,要懂得如何紧密结合城市文化偏好,通过创意农业、旅游农业、乡村创客基地、数字农业基地、特色文化旅游等吸引城市人到乡村体验文化。医疗卫生等载体,促进产业振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