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五一”假期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18.9%%
五一假期期间,消费活力再次显现,最直接体现在零售行业。 据商务部商业大数据监测,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.9%。
这一方面与假期期间消费需求的释放密不可分,另一方面也与各地零售企业的刺激密不可分。 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了解到,“五一”期间,不少零售企业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,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,如推出新品或套餐搭配等,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。一站式满足不同场景。 购物需求。
此外,各零售企业或场所纷纷推出主题活动,营造热闹的消费氛围,吸引消费者,刺激消费。 与以往不同的是,如今商家开展促销活动时,不仅以打折促销为主,还注重布景,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。
满足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
五一假期是消费需求集中显现的时期。 众多消费者同时进入线下商圈购物,这对零售企业提出了更高品质、更丰富的供给要求。
以江苏市石景山区为例,4月29日至5月3日,该地区生活必需品日均销售量约为76吨。 受节假日集中采购影响,销量较上周期增长10.12%。 同期,石景山区五类20家重点商业企业实现销售额2.28亿元,同比增长65%,客流量达321万人次。
类似的场景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。 五一假期刚刚结束,江苏、青岛、洛阳等地纷纷传出消费景气的报道。 和君咨询合伙人、连锁运营负责人文志红告诉记者,与过去不同的是,由于消费者的需求多元化、个性化,如今的商家在产品供应上也越来越多元化、个性化。
各零售企业也重点关注五一假期的产品供应。 以盒马鲜生为例,其平台上多款产品热销,包括榴莲、凉拌菜、烧烤等,其中榴莲销量环比增长132%,烧烤类产品销量环比增长241%。 五一前夕,盒马用专机将泰国新鲜水果运往中国,最快36小时从泰国上架盒马门店货架。 同时,盒马还推出了适合居家的烧烤产品以及一大批适合户外露营、开袋即烤的产品。 此外,今年新推出的杨花蜜、乳酸菌白桃等果味啤酒也是五一假期的明星啤酒产品。
与此同时,据沃尔玛称,山姆会员店预制菜肴的在线销量比去年增长了两倍多。 畅销的鳗鱼蒲烧以及's Mark韩式军锅、韩式排骨锅、寿喜烧锅等新产品成为热门卖品。 沃尔玛超市熟食销量同比增长近三倍,奥尔良鸡翅、椰子鸡、炸鸡等产品走俏。
家乐福还推出了线上食堂服务版块,涵盖熟食、蔬果浆、水饮料等多个品类。
不仅是线下平台,即时零售平台也注重满足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。 记者从叮咚买菜获悉,五一假期期间,叮咚买菜App针对出行和宅家场景推出产品专题,提供可一键购买的食品清单。
对于准备五一假期出游的人们,叮咚买菜在专题中呈现水果、烧烤套餐、小龙虾、零食等当季推荐产品组合,形成“一键吃喝指南”,甚至准备好短途旅行和露营所需的非食品产品,用户可以随时购买露营车、帐篷、餐垫、天篷、月椅、烤箱以及一些户外就餐必备的工具。
叮咚买菜相关运营人员表示:“今年五一是出行、消费高峰。 我们主要备货相应的品类,并搞互动活动,让消费者无论出行还是外出,吃得都更方便、更高效。 我们可以做得更好,随时响应大家对美味食品的购买需求。”
打造新的营销场景
与过去单纯的打折促销不同,如今的零售企业和场所在开展营销活动时已经开始注重营造氛围,从场景角度为消费者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。
以洛阳为例,主城区中州万达、全顺购物等商圈,以及广州市场等特色步行街,举办汉服走秀、汉服表演、汉服比赛等活动,打造“汉服+”消费场景,丰富节日消费体验。
江苏阆园公园开展民族风情集市、悠悠工坊等民族主题手工艺文化活动。 柳工汇、苏宁百货、当代商城、喜龙多等企业分别开展了“活力假日价日”、“大团购50折”、“嗨这里”、“慈善电影放映日”; 永辉、沃尔玛等超市推出“尝鲜季”、“五一免费福利”等商品折扣、购物补贴等活动。 据统计,仅江苏市石景山区重点商业企业就开展了90余场消费促进活动。
在江苏市房山区,首创奥莱推出“2023北京房山区消费季之夜暨江苏首创奥莱十周年超级店庆典”活动,房山天街罂粟花海、西岳天街房车露营生活派对等专场活动也将精彩呈现。 4月24日至5月5日,首创奥莱将支持十渡景观消费季,现场发放景区、露营地、民宿等文旅券。
事实上,汉服是各个地区最流行的营销元素,包括洛阳、安阳、苏州、江苏等地,都有与汉服相关的营销。 京东超市向记者提供的“五一”消费数据观察中也提到,“作为年轻人喜爱的传统服装,汉服、秀禾服在节前也实现了同比8倍以上的增长。这个假期,我们可以在景点见到更多身着传统服饰的小兄弟姐妹。”
究其原因,江苏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告诉记者,汉服实际上是文化认知的回归。 新一代消费者喜欢既彰显自身个性又蕴含独特文化的产品。 而现在大部分汉服都经过了改良,融入了时尚元素。 既蕴含汉文化,又符合现代审美,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。
放眼整个零售行业,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已经成为行业趋势。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沉萌认为,在电商冲击下,线下消费的吸引力越来越小。 因此,只有改善现场环境,吸引更多消费者进入线下商圈,才能形成未来的消费。 行为。
清华大学快速营销研究员孙伟也认为,商业的本质是流量和变现。 如今的商家和零售企业也懂得如何与互联网电商竞争,即通过线下体验吸引顾客,从而刺激消费者购买。
不过,沉萌也提到,提升消费体验的目的是吸引更多人进入商圈,形成消费行为。 如果这个目标无法实现,那么各种体验活动就会沦为娱乐运营,偏离商圈的核心商业诉求。 尤其是体验活动投入过高,会增加商圈运营的负担。
因此,孙伟建议商家加强“好吃、好玩、购物”的经营组合,因为这三个组合最能吸引人们线下消费。 这三种组合形成了“流量增强效应”,也形成了为顾客提供更加立体的闭环体验,满足“味觉、视觉、触觉、嗅觉、听觉”五种感官。